眼睛癢眼屎多,一直長針眼?居然是得了眼瞼炎?

眼瞼炎

45歲的陳先生,臉部跟頭皮經常出油,一天都要洗好幾次臉。最近經常長針眼,眼皮也開始發紅、刺痛發癢難耐,用手搓揉後反而更加嚴重。

這些症狀嚴重影響到睡眠,紅腫的雙眼也常讓人誤以為他剛哭過,造成他生活很大的困擾。
到皮膚科及眼科就診後,才知道原來自己得了脂漏性皮膚炎,且有嚴重的眼瞼炎

眼瞼炎是什麼?

眼瞼緣的發炎,任何年齡都可能會發生,平均年齡為50歲,是常見的眼睛疾病。

眼瞼炎可分為三大類:葡萄球菌眼瞼炎、脂漏性眼瞼炎、瞼板腺功能障礙

患者容易同時有針眼、霰粒腫、乾眼症、蟎蟲感染、酒糟皮膚炎、脂漏皮膚炎

眼瞼炎的症狀

  • 眼皮紅腫癢
  • 眼睛刺痛、異物感、灼熱感
  • 流眼淚、畏光
  • 眼皮及睫毛有沾黏皮屑
  • 眼屎多、分泌物多
  • 暫時視力模糊,通常眨眼後改善
  • 症狀可能在早上起床時更嚴重
  • 症狀時好時壞、反覆發生

眼瞼炎也易造成其他眼睛的問題,例如:睫毛脫落、睫毛生長方向異常、眼瞼皮膚疤痕、乾眼、戴隱形眼鏡不適、反覆麥粒腫(針眼)、霰粒腫、慢性結膜發炎、角膜損傷等等。

眼瞼炎的種類

眼瞼炎依發炎位置,可分為前或後,後眼瞼炎較為常見。

前眼瞼炎

前眼瞼炎主要是眼瞼皮膚、睫毛根部的發炎。造成原因尚未完全被瞭解,若跟葡萄球菌相關的為葡萄球菌眼瞼炎,和油脂分泌異常的為脂漏性眼瞼炎。患者多為女性,且發病年齡較年輕。

後眼瞼炎

瞼板腺是眼瞼內的皮脂腺,負責分泌淚膜的油層,可防止淚液蒸發、降低淚液層的表面張力、促進淚液擴散。

後眼瞼炎主要是瞼板腺的發炎,進而造成瞼板腺功能障礙。原因包括慢性皮膚發炎及細菌感染。

若瞼板腺分泌的脂質異常,導致淚膜不穩定、產生眼表毒性、促進細菌生長。長期發炎導致腺體功能障礙、纖維化、眼瞼和眼表損傷。

瞼板腺功能障礙 完整介紹)

眼瞼炎的原因

雖然眼瞼炎的病因複雜且尚未被完全了解,但大多和細菌發炎有關。

眼瞼炎常見原因包括乾眼症、慢性皮膚炎、感染、接觸刺激物和過敏原、使用藥物

  • 乾眼症

    • 葡萄球菌眼瞼炎患者容易合併乾眼症,因為乾眼症病人淚液中,經常缺乏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,因此對細菌的抵抗力較弱。
    • 脂漏性眼瞼炎和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,也容易合併乾眼症。因為淚液脂質成分不足以及眼表面感覺降低,導致淚膜蒸發增加所致。
  • 慢性皮膚炎:慢性皮膚炎也容易引發眼瞼炎,須至皮膚科同時治療皮膚炎的問題,常見的成因如下

    • 酒糟皮膚炎:臉部皮膚可見紅斑、微血管擴張、膿皰。
    • 脂漏性皮膚炎:頭皮、耳後、眉間、法令紋上可見脫屑和油膩的皮膚疹。
    • 異位性皮膚炎(濕疹):臉及身體皮膚褶皺有慢性瘙癢紅疹、發紅及脫屑。
    • 乾癬:身體及四肢有紅色斑塊及銀屑,睫毛周圍有剝落痂皮、眼瞼腫脹。
  • 感染

    • 細菌增生及蟎蟲感染,皆可導致毛囊和腺體阻塞及發炎,進而引發眼瞼炎。
  • 接觸刺激物和過敏原

    • 眼瞼皮膚對刺激物如化妝品、菸、隱形眼鏡、隱形眼鏡保養液的急性發炎反應。
    • 眼瞼會紅腫、發癢。移除刺激物後症狀會改善。
  • 使用藥物

    • A酸、部分化療藥物、某些藥水會導致眼瞼炎,甚至伴有乾眼症的問題。通常停藥後會漸漸改善。

如何診斷眼瞼炎?

眼科裂隙燈可更仔細地檢查眼瞼、結膜、淚膜、角膜、睫毛。

其他檢測包括顯微檢測蠕形蟎、瞼板腺及淚膜測量儀

 

眼瞼炎的日常保養

眼瞼炎的日常保養可從眼瞼衛生以及飲食調整做起。

眼瞼炎 保養

眼瞼炎清潔

治療眼瞼炎的第一步是眼瞼衛生,包括眼瞼熱敷、清潔、按摩

  • 用肥皂洗淨雙手,先卸妝、洗臉,若有戴隱形眼鏡應先摘除。
  • 熱敷:可軟化皮屑、促進瞼板腺分泌物排出。每天兩到四次,每次10-20分鐘,溫度維持40-45度。恆溫、乾式、且可定時的熱敷產品為佳。
    • 不宜戴著眼罩睡覺。眼罩應保持乾燥並且定期清洗。
    • 若有眼睛過敏、急性結膜炎、嚴重針眼等眼睛發炎狀況時,則不可熱敷。
  • 清潔:居家定期使用專用潔眼片、潔眼慕斯、稀釋嬰兒洗髮精,或是至醫療院所使用眼瞼衛生清潔儀。水平方向清潔眼瞼邊緣和睫毛根部。
    • 注意不要過度清潔,以免造成摩擦傷害及清潔劑過度刺激。
  • 按摩:使用指腹緊貼眼部皮膚(瞼板腺外側皮膚),從眉毛往眼皮緣方向垂直按摩,可幫助分泌物的排出。上下眼瞼都要按摩。
    • 注意力道不可過大,以免造成眼球壓力上升及摩擦受傷。

眼瞼炎飲食

對於輕度至重度瞼板腺功能障礙,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攝取,特別是 omega-3,可抗發炎、減少乾眼症狀。

若有凝血功能不全或正服用抗凝血劑者,應先詢問醫師後再攝取。

眼瞼炎的治療

眼瞼炎多久會好?眼瞼炎是一種慢性病,會反覆發作且難以根治。治療主要是針對症狀和發炎做控制。

眼科醫師會依照個人狀況及成因做不同的治療,包括局部抗生素、口服抗生素、局部類固醇、免疫調節劑、人工淚液、茶樹油、瞼板腺疏通。

眼瞼炎藥膏

紅黴素可減少細菌、改善瞼板脂肪成份。藥膏可每天一次或多次塗在眼瞼邊緣,使用2至8週,或用到症狀消退。有些患者需要長期的治療才能保持無症狀。

口服抗生素

對於眼瞼衛生控制不佳,或合併有酒糟皮膚炎者,可使用口服抗生素約3週以上。四環黴素或巨環類抗生素可使菌群正常化、抗發炎、調節脂質成份。

四環黴素副作用如光敏感、胃腸道不適、陰道炎。不適合使用的族群包括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10歲以下兒童、對藥物敏感者。同時不可併服乳製品,儘可能與制酸劑、鐵劑錯開服用。

孕婦、哺乳者、孩童或是對四環黴素過敏者,可視情況用口服紅黴素替代。

對於難治療的頑固性蠕形眼瞼炎可口服絲每妥錠 (ivermectin)

眼瞼炎藥水

  • 局部類固醇
    • 局部類固醇可改善發炎,應短期且低劑量使用。
    • 類固醇和抗生素組合的藥品也可有效治療。
    • 副作用為眼壓升高、白內障、增加受感染的機會。使用後應回診監控眼壓,亦可考慮選用較少造成眼壓升高的類固醇( loteprednol)
    • 目前有單支裝不含防腐的類固醇藥水,減少防腐劑對眼睛的負擔。
  • 免疫調節劑
    • 環孢素( cyclosporine 0.05%)可降低眼球表面發炎,有效改善眼瞼炎,需使用6週以上。
    • 副作用可能會有眼睛灼熱感、刺痛、紅、癢、異物感、流淚、暫時性視力模糊等。曾經過敏、皰疹角膜炎、眼睛感染者,應避免使用。
  • 人工淚液
    • 由於許多眼瞼炎患者也會有乾眼症,因此使用人工淚液輔助也可改善症狀。
    • 若人工淚液每天使用超過四次,應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,避免防腐劑過量產生的毒性。
    • 除了一般含水的人工淚液,另含油脂成分的人工淚液可供選擇。

茶樹油

蠕形蟎感染患者,可定期至門診使用較高濃度的茶樹油清潔眼瞼,或是每日使用茶樹油潔眼慕斯6週以上。

瞼板腺疏通

對於阻塞性的瞼板腺功能障礙,醫師會依個別狀況使用瞼板腺探針、瞼板夾、顯微刮刀、震動清潔儀來治療。

  • 熱脈動治療儀(LipiFlow)是透過機器的增溫與脈動式擠壓,增加眼瞼血液循環、疏通瞼板腺、促進新的腺體分泌、維持油脂正常的代謝。一次療程約12分鐘,效果維持8個月至2年。
  • 脈衝光乾眼治療儀 (Intense Pulsed Light,簡稱IPL) 其機轉包括光熱作用讓瞼板腺體暢通、殺滅蠕形蟎及細菌、減少異常血管增生、抑制發炎、改善油脂品質、刺激細胞復甦萎縮的瞼板腺、恢復瞼板腺功能。(脈衝光治療
    • 新型的眼科專用脈衝光治療儀,除了可增加神經刺激的效果,亦可降低熱傷害,因此較安全且維持效果較久。一個療程約3-4次,一次療程約5分鐘,效果維持6個月至2年。(完整瞼板腺功能障礙介紹)

貼心提醒

眼瞼炎是一種慢性疾病,雖可經治療後改善,但易反覆發作且難以根治。少數嚴重的眼瞼炎,可導致眼瞼緣或角膜病變,造成視力損傷。

治療多為複合式治療,醫師將依照您的個別狀況,給予階段性的療程。就算症狀經治療後已減緩,也要繼續維持眼瞼的日常保養,才可減少日後發作的機會。

參考資料
  1.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.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: Blepharitis. October 2012 revision. Available at: http://one.aao.org/preferred-practice-pattern/blepharitis-ppp–2013. Accessed November 10, 2014
  2.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. Cornea/External Disease: Acute blepharitis Practicing Ophthalmologists Learning System, 2017 – 2019 San Francisco: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, 2017
  3. Uptodate 2019 blepharitis.
  4. Intense Pulsed 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: Current Perspectives. Clin Optom (Auckl). 2019 Oct 17;11:113-126. doi: 10.2147/OPTO.S217639. eCollection 2019.

分享給更多人:

Facebook
Twitter
LinkedIn
Email

相關文章